金榜之路
学大陪你
个性化辅导
关于我们  |  联系我们

学习习惯养成要经历的四个时期

来源:学大教育     时间:2017-03-23 14:59:55


如今,市面上有很多标榜帮助我们养成好的习惯的文章,书籍,诸如《21天帮你养成好习惯》,《养成良好习惯》,《让青少年养成好习惯的160个经典故事》等等,有的也很有具体的指导意义,但问题要的关键是我们很多时候我们都知道人要养成好习惯,但却没有为想拥有好习惯的人说清楚一个问题,即一个人他在养成良好的习惯所经历的具体过程。这个“定心丸”还是应该让人知道的,否则好的习惯如果执行不下去,只是一味的言传力行,没有让实践者懂得好习惯养成过程必须经历的过程,那么恐怕大部分人在这个过程中会半途而废。对于好习惯的养成过程,以下的几个时期将是我们必不可少所要经历的。

1、强制期

这个相信很多家长都不陌生,举个例子,我姑姑的孩子上小学五年级,非常喜爱打游戏,尤其是一个叫做王者荣耀的游戏(估计很多家的孩子也是这样吧),孩子只要拿到手机或者ipad就打开游戏,也不跟人说话,就自己一个人玩,甚至有时候半夜起来偷手机玩!可想而知,对游戏爱成这样的孩子已经“中毒“太深了,必须强制他去改变。而我的姑姑心理负担重,怕强制对孩子不太好,会自己去预先想象自己强制后的后果,心里有些畏难。她的这种想法肯定是有问题的,如果您也想改变孩子的坏毛病,帮孩子养成好习惯,在这个时候家长们一定要明确,在我们养成好习惯强制期的要清楚两个原则。

1,任何转变,都不能“期待”自发进行。

2,不要认为强制要求是不对的。

我是一名化学老师,在化学里面的热力学有一个很重要的熵增定理,通俗说就是在任何自然的过程中,一个孤立系统总是自发地向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,称之为熵增原理。把这个概念延伸到社会科学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顺势而为是熵增,反其道而行是减熵的。

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总是朝着“熵增”的过程去生活,因为这样很舒服,不难受。以前比较搞笑的就是,我经常对母亲说我不叠被子,自己爱玩,自己做事情没有计划,哪怕把事情搞得一团糟等等的行为是有科学依据的,因为自然界本身就是时刻充满了将有序打破,朝着最大混乱程度的趋势。老师举得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把一盒整齐排好的火柴扔到地上,火柴会有着呈现出来最大混乱状态的趋势。

但是一个人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,追求自己的价值,我们必须得遏制住这种趋势,去做一些“熵减”的行为来规避这种要混乱的趋势。这种使我们变的“越来越好”的强制力的角色往往要来源于外界,比如你想要进行一个常温下难以发生的化学反应,你能做的是对它加热,甚至加压来加快反应速率,再比如为什么孩子在学校就比在家里显得更有礼貌,更加听话,我们为什么想让孩子去学校上学,上学除了学知识,还有的角色就是扮演这样一个强制力的角色。

2、激励期

在强制期过后,很明显人会感受到以下的两个变化

1,会开始逐步尝到甜头

2,体会到正反馈的激励作用

自己尝到甜头,这完全是自己的付出和回报关系的心里暗示,暗示自己取得的改变是有意义的,有价值的。而我们旁人一定要及时肯定这种转变,让他觉得因为自己的转变,获得到周围人的肯定,让这种变化有意义的持续下去,让这种变化的价值尽可能的放大。这种回报与付出的关系在初期可以成正比例上升,也有可能是呈指数函数式上升。

3、震荡期

这个时期的问题在小薛的第一篇文章之中已经详细的阐明了,在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。总结来讲,这个时期出现的两个问题。

1,这个时候很可能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,如果打击太大,对于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来说,孩子很有可能会选择放弃。

2,我们的言语激励产生的效果递减。对于学习来讲,孩子心理负担很重,旁人的表扬激励可能无法触及孩子内心。

解决方法

1,集中优势兵力,单点突破

2,榜样的力量

3,反思的力量

4、习惯期

经历了前三个时期,我们到达了习惯期。这里我想要说的是,养成习惯后要学会“逐步放弃”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?你到达习惯期后,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时,应该要区分出来哪些是价值最大化的,哪些是可以调整的,应该思考如何让自己效率变得更高的问题,不是一味地傻傻的像机器一样执行任务。类似于金庸小说里的牛×人物在武功练到最高境界的时候,叫做出招的最高境界是,我已经忘了学的招式,出招已经不拘一格,无招胜有招。以前看过的一本书说,人生三境界其一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;其二看山不是山。看水不是水;其三看山还是山!看水还是水的过程。这个完全是自己内心的变化,一种体会,而这种体会只有经历过了才能深刻明白王国维在《人间词话》所述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!

附:王国维在《人间词话》中说,古今之成大事业、大学问者,必经过三重境界:

第一境界:昨夜西风凋碧树,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。

第二境界: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。

第三境界: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。

我的理解这第一重境界说的是没有登高望远,无以确定有价值的探索目标。第二重境界说的是没有对目标的迫切愿望和自信,难以面对征程的漫长和艰辛。这第三种境界说的是没有千百度的上下求索,不会有瞬间的顿悟。而这顿悟就是习惯期最后的释然和放下。

相关推荐

网站地图 |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: | 服务时间:8:00-23:00(节假日不休)
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400-810-5688 举报邮箱:info@xueda.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

京ICP备10045583号-6 学大Xueda.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
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-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